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然而随之而来的散热问题也日益凸显。从高性能的电脑 CPU 到智能手机的处理器,过热往往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出现故障。而液态金属散热材料的出现,宛如一把解决散热难题的 “利器”,正逐渐在散热领域大放异彩,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一下这种神奇的散热材料吧。
液态金属散热材料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液态金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常温或一定工作温度下呈现液态的金属物质。常见的用于散热的液态金属材料主要有镓(Ga)及其合金等。
其散热的基本原理基于液态金属所具备的高导热性。我们知道,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液态金属在散热过程中,热传导这一环节表现得尤为出色。以电脑 CPU 散热为例,当 CPU 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液态金属被涂抹在 CPU 表面,由于其自身的高导热系数,能够快速地将 CPU 芯片上的热量传导出来,相比传统的散热膏等材料,传导速度可以有显著的提升。而且液态金属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使得它可以更好地填充热源与散热片之间的微小缝隙,进一步增强热传导的效率,让热量更顺畅地传递到后续的散热结构中,如散热鳍片等,然后再通过风扇等带来的空气流动(热对流),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
液态金属散热材料的特性优势
超高的导热系数
传统的散热材料,比如普通的导热硅脂,导热系数一般在几瓦每米开尔文(W/(m・K))左右,而液态金属的导热系数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瓦每米开尔文。例如,镓基液态金属合金的导热系数能达到 70W/(m・K) 以上,这样强大的导热能力意味着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热量传递出去,有效避免热量在发热源处的堆积,为高发热量的电子元件提供了可靠的散热保障。
良好的流动性和自适应性
液态金属就如同拥有 “自我修复” 能力一般,它可以自动填充到各种不规则的微小缝隙中,不管是散热片与芯片之间因加工精度等问题造成的凹凸不平,还是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的微小间隙变化,液态金属都能凭借其流动性去适应,始终保持与热源和散热结构的良好接触,确保散热通道的顺畅,这是传统固态散热材料很难做到的一点。
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很多电子设备在不同的工况下会面临温度的大幅变化,而液态金属可以在一个比较宽的温度区间内保持液态,正常发挥其散热作用。比如有的镓合金液态金属在零下几十摄氏度到上百摄氏度的范围内都能维持液态,这就使其能适应诸如户外电子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散热需求,无论是寒冷的北方户外基站设备,还是高温环境下的工厂自动化控制柜内的电子元件散热,液态金属都能 “胜任”。
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好
在正常的使用环境中,液态金属与大多数金属散热片以及芯片表面的金属材料不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长期稳定地工作。当然,为了进一步确保其化学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也会采取一些表面防护或者添加特定的稳定剂等措施,但总体而言,它在这方面的表现优于很多容易氧化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腐蚀等不良变化的散热材料。
液态金属散热材料的常见应用领域
计算机硬件领域
在高性能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中,CPU 和 GPU 都是发热大户。液态金属散热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这些核心部件的散热上。通过将液态金属代替传统的导热硅脂涂抹在芯片与散热模组之间,电脑在运行大型游戏、进行复杂的图形渲染或者长时间高负载运算时,能够有效地降低芯片温度,从而保证电脑性能的稳定发挥,减少因过热导致的降频、死机等现象,让玩家和专业用户能更流畅地使用电脑。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内部芯片的发热量也不容小觑。一些高端智能手机已经开始尝试采用液态金属散热技术,将液态金属填充在手机内部的散热通道或者贴合在芯片周围,借助其高效的散热能力,让手机在长时间拍摄高清视频、运行大型手游等发热量大的场景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性能,避免出现过热烫手以及因温度过高导致的卡顿等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液态金属散热材料可以为这些部件提供精准高效的散热解决方案,确保电池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区间,延长电池寿命,同时也保障电机控制器等的稳定运行,提高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以及整体性能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
在航空航天飞行器中,电子设备需要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可靠工作,既要应对太空的低温环境,又要解决在发射、飞行过程中因高负荷运算等产生的热量问题。液态金属散热材料凭借其宽温度范围、高导热性等优势,成为保障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散热手段。在军工领域,诸如雷达、导弹制导等电子设备,对散热的要求同样严苛,液态金属也在这里发挥着关键作用。
液态金属散热材料使用带来的风险分析
泄漏风险
液态金属由于其本身处于液态,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封装不当或者受到外力撞击、长时间的震动等情况影响,有可能出现泄漏现象。例如在笔记本电脑中,若用户经常携带电脑移动,在颠簸过程中可能使原本涂抹在 CPU 上的液态金属从缝隙中渗出,一旦泄漏到电脑主板等其他电子元件上,可能会造成短路等故障,进而损坏整个电脑硬件,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腐蚀风险
尽管液态金属整体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在一些特殊环境或者长时间使用后,也可能与部分金属材料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产生腐蚀作用。比如在某些含有特定杂质的潮湿环境下,液态金属可能会对与之接触的金属散热片表面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降低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以及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影响整个散热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兼容性风险
液态金属并非与所有的材料都能很好地兼容。它与一些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接触时,可能会出现浸润、溶胀等现象,破坏这些材料的原有性能和结构。在电子设备内部,往往存在着各种不同材质的零部件,若在设计散热方案时没有充分考虑液态金属与这些材料的兼容性,可能会导致周边材料性能受损,进而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
操作风险
液态金属的使用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涂抹、填充等操作环节,如果操作不规范,比如涂抹量过多或过少,或者没有确保其均匀分布,都会影响散热效果。而且,不当的操作还可能导致其在后续使用中更容易出现泄漏等问题,使得散热系统无法达到预期的性能,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液态金属散热材料的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液态金属散热材料的未来前景依然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成本有望逐步降低,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使其能够走进更多普通电子设备的散热应用中。同时,科研人员也在探索更多新型的液态金属合金体系,进一步提升其散热性能以及适应性等特点。
在智能化时代,各类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只会越来越高,液态金属散热材料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必将在解决散热难题、推动电子设备性能提升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未来散热领域的核心关键材料之一,助力科技产品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为我们带来更加高效、稳定的使用体验。
总之,液态金属散热材料以其卓越的性能在散热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虽然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所展现出的潜力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散热技术更加美好的明天。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上海万富利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吴经理 15262996445
邮箱:346152319@qq.com
地址:www.cstm-expo.com.cn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