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申请 参展申请

导热 vs. 散热: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发布时间:2025-10-24

一字之差,本质大不同




在材料科学与热管理领域,“导热” 与 “散热” 是紧密关联却又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很多人常常将二者混淆,在实际应用中,准确理解它们的差异至关重要,这关系到电子产品、工业设备等能否稳定高效运行。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导热与散热的区别。

No.1

导热

导热是一个在介质内部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微观粒子间的 “接力赛”。在这个过程中,热量借助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通过内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电子)的热运动,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 ,而物质本身并不会发生宏观的位移。比如,当我们把一块金属的一端放在火上加热,热量就会逐渐从受热的一端传导到另一端,金属原子在自己的位置附近振动,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原子,使得热量得以传播。

导热的关键在于 “高效传递”,力求让热量快速通过介质,减少在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以 CPU 与散热器之间的导热硅脂为例,它就像是这场接力赛的 “润滑剂”。CPU 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导出,就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导热硅脂填充在 CPU 与散热器之间的微小间隙中,减少了空气这种热阻较大物质的存在,让芯片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传导至散热片,为后续的散热环节打下基础。

衡量一种材料导热能力的关键指标是导热系数,它反映了材料传导热量的效率。银、铜、铝等金属是大家熟知的优质导热材料,银的导热系数高达 429W/(m・K),铜为 398W/(m・K),铝约为 247W/(m・K)。这些金属中的电子运动较为活跃,能够快速地传递热量,就如同接力赛中速度快、耐力好的选手,使得热量在其中传递得又快又远。


No.2

散热

散热则是将物体内部的热量想方设法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的过程,其本质是实现热量的 “能量耗散”,就像把接力赛传递过来的 “接力棒” 彻底释放出去 。散热的方式主要有对流、辐射等,它是让热量从物体脱离,进入到更大的环境空间中,从而降低物体自身的温度。

以电脑散热系统为例,散热风扇配合鳍片是常见的散热组合。风扇转动促使空气快速流动,形成对流,将热量从鳍片表面带走 。而金属材质的鳍片本身也在进行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将热量扩散到周围空气中。这里的散热风扇就像是一个 “驱赶者”,加速热量与空气的交换;鳍片则如同一个 “分散器”,增大了散热的表面积,让热量更易于散发。

散热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特性,结构设计同样起着决定性作用。散热片的鳍片密度、风道走向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流和辐射的效率。合理的鳍片设计可以增加空气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优化的风道能引导空气更顺畅地流动,高效地带走热量,就像精心规划的交通路线,让热量的 “疏散” 更加高效有序 。

ThermalLink


2

三大核心差异




No.1

物理机制:传导 vs 发散

导热遵循傅里叶定律,这个定律就像是热量传递的 “交通规则”,明确规定了导热的面积热流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在实际场景中,比如一根金属棒,一端被加热后,热量会沿着金属棒,从高温端向低温端有序传导,整个过程就像一列沿着轨道行驶的火车,严格按照傅里叶定律的规则前进,完全是在材料内部进行单一方向的热量迁移 ,热量传递的路径相对简单直接。

而散热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能量交换过程,它综合运用了对流、辐射和传导三种方式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当电脑长时间运行,CPU 和显卡等部件产生大量热量。首先,热量通过电脑内部的金属框架和线路板进行传导;接着,内置风扇转动,带动空气流动,形成对流,将热量从发热部件表面带走;与此同时,电脑外壳也在不断地以辐射的形式,向周围环境发射红外线,将热量散发出去。这就好比一场多维度的 “作战”,各种散热方式协同合作,从不同角度将热量发散出去,从而保证电脑的稳定运行。


No.2

材料选择:「快传」vs「善散」

导热材料的使命就是要让热量快速通过,所以它们最看重的就是导热系数这个 “速度指标” 。铜、铝等金属是导热领域的 “明星材料”,铜的导热系数高达 377W/m・K,铝也有 230W/m・K ,它们内部的原子结构和电子运动特性,使得热量能够在其中迅速传递,就像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畅通无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级导热填料如石墨烯崭露头角,石墨烯具有超高的理论导热系数,可达 5300W/m・K 以上,虽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它展现出的强大导热潜力,让人们对未来的热管理充满期待。

散热材料的选择则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除了具备一定的导热性能,表面发射率对辐射散热起着关键作用,可加工性也不容忽视,因为它关系到能否将材料制成各种复杂高效的散热结构 。铝型材在散热器领域应用广泛,它就像是散热界的 “全能选手”,质量轻,方便安装和搬运;易于加工成型,可以被制作成各种形状的散热鳍片、散热片,满足不同设备的散热需求;而且成本相对较低,性价比极高。而经过黑色氧化处理的散热片,表面发射率提高,就像穿上了一件 “散热加速服”,在辐射散热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能够更有效地将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No.3

设计关键

「小面积高效传导」vs「大面积快速发散」

导热部件的设计重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小面积内实现高效传导 。以导热硅胶为例,它主要填充在发热源(如芯片)与散热器之间,其有效面积完全由发热源的尺寸决定,通常非常小 。为了提升导热效率,工程师们会想尽办法优化接触界面,比如选择合适的导热硅胶厚度和涂抹方式,减少热阻,让热量能够顺利地从发热源传导至散热器,就像在狭窄的通道中清理障碍,确保热量的 “运输通道” 畅通无阻。

散热部件则是要在大面积上实现快速发散热量 。散热鳍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为了增强散热能力,设计师们会增加鳍片的数量和厚度,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散热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热量有更多的机会与空气进行交换。同时,优化流体路径也至关重要,通过合理设计风扇转速和机箱风道结构,让空气能够更高效地流过散热鳍片,带走热量。例如,电脑机箱内部的风道设计,就像是城市的交通规划,合理的风道可以引导空气有序流动,避免出现 “交通拥堵”,使热量能够快速地从机箱内部散发出去,从而保证电脑硬件的稳定运行。

ThermalLink


3

实际应用




如何让导热与散热「双向奔赴」

在实际应用中,导热与散热就像是一对默契的伙伴,共同协作才能确保各种设备的稳定运行。它们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不同领域中,它们是如何携手 “作战” 的。


No.1

电子设备散热

在电子设备中,从小小的芯片到整个设备的运行,都离不开导热与散热的协同作用 。以电脑为例,芯片在高速运算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导出,就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死机等问题 。因此,优化导热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芯片就像是热量的 “发源地”,它产生的热量首先要通过导热硅脂传递到热管或均热板上 。导热硅脂就像是一座 “桥梁”,连接着芯片和热管,它的作用是填充芯片与热管之间的微小间隙,减少空气这种热阻较大物质的存在,从而提高导热效率 。为了确保导热效果,导热硅脂的厚度需要严格控制在 0.1mm 以内,这样才能让热量快速通过,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畅通无阻。

热管或均热板则像是热量的 “快速通道”,它们能够将热量迅速传递到散热鳍片上 。热管内部有一层吸液芯,里面充满了工质,当热量传递到热管时,工质会迅速蒸发,将热量带到热管的另一端,然后再冷凝成液体,通过吸液芯回流到发热端,如此循环往复,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 。均热板则是利用内部的毛细结构和工质,将热量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板面上,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

散热鳍片就像是热量的 “分散器”,它通过增加散热面积,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 。为了增强散热效果,工程师们会增加鳍片的密度,使其每厘米达到 10 片以上,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散热面积,让热量有更多的机会与空气接触,从而更快地散发出去 。同时,风扇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加速空气流动,形成对流,将热量从鳍片表面带走 。一般来说,风扇的风量需要达到 50CFM 以上,才能满足高效散热的需求 。


No.2

常见误区:导热好≠散热好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认为导热好就等于散热好,其实不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导热硅脂涂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在使用导热硅脂时,会认为涂得越多,导热效果就越好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导热硅脂的主要作用是填充芯片与散热器之间的微小间隙,减少空气热阻 。当导热硅脂涂抹过量时,会增加其厚度,而导热硅脂本身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这样反而会增大热阻,就像在热量传递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个障碍,阻碍了热量的传递 。理想的状态是将导热硅脂均匀薄涂,使其厚度接近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大约在 5 - 10μm 左右,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的导热效果 。


误区二:金属散热片一定比塑料好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觉得金属散热片的导热性能好,散热效果就一定比塑料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虽然金属的导热速度快,但它的散热效果还需要配合合理的散热结构 。而一些高导热塑料,例如添加了碳纤维的塑料,虽然其导热系数相对较低,大约在 5 - 10W/m・K 之间,但通过巧妙的轻量化设计和蜂窝结构,能够增加散热面积,提高空气流通效率,其散热效率可能会优于那些厚重的金属片 。这就好比一个小个子,虽然力气不大,但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也能在比赛中战胜大个子 。



★ 本人声明:作者分享这些素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递与交流科技行业的相关信息,而并非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如果这些内容给您带来了任何不适或误解,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处理。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将及时处理。




主办单位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上海万富利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吴经理 15262996445

邮箱:346152319@qq.com

地址:www.cstm-expo.com.cn

  •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

Copyright ©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117301号-3